猪豆荚

标题: 冲刺必背丨半数院校考过的“电影艺术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时间无限空间无限    时间: 2023-1-8 11:07
标题: 冲刺必背丨半数院校考过的“电影艺术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阁楼丨23级冲刺必背」开启电影产业与热点科目啦!本期选择的试题是几乎半数院校考过的:电影艺术与技术的辨证关系 ,从这个试题出发,我们可以延伸出很多关于电影技术的考点。
距离考研还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这个时候请一定要相信自己!跟着阁楼的脚步,在冲刺必背冲刺热点专栏中查漏补缺,迎接最后的考试!
Part.1

参考答案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具有其他传统艺术介质所无法比肩的文化包容力与技术兼容力。电影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虽然不代表着电影的进步,但两者相伴相生、不可分离,并延伸出新的电影美学形态。
一、数字技术的赋能与电影的物质依存性

数字技术对电影的介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制作模式,还为电影的创作带来了崭新的表现手段以及无限的舞台空间——科幻片的成熟、灾难片的出现、动画片的复兴,以及电影叙事的变化、电影制作的改变、电影本质的再思考。尽管如此,但电影仍是受现实启发提炼、经由人脑想象、由数字技术制成,其作为电影的美学本质未发生改变,即始终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面,艺术想象必须依托作为材料的媒介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艺术想象源自作者现实经验的转化,即便是数字电影中由数字信号结构生成的虚拟物象依旧是物质性的。传统以“再现”为主的巴赞式的本体论电影会一直存在,但“电影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而是应该转向对“电影还可以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存在?”的思考。



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2009)

二、前瞻性的电影技术实验与新型观影主体

在21世纪各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电影形式的转变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电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变、3D电影的推行,电影画面的逼真性和清晰度有了很大提升,VR交互性电影的出现更让观众成为了电影叙事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再是被动接受剪辑结果的观者。
与此同时,新技术也促使观影的主体也形成了迭代嬗变。数字时代的艺术想象不再仅仅是电影创作者的特权,电影观众摆脱了被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摆布的被动情况,不再被动地等待创作者去激发他们的艺术想象,而是电影创作者与观众开始一同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这其中,观众的艺术想象不仅能够反馈到电影文本本身,甚至还会影响电影的创作。

三、技术革命下的电影本体再思考

电影的每次革命都是一次技术上的飞跃,其伴随的是电影创作本身的艺术表现力的提高。但辩证地看,新技术对传统电影理论和电影美学也形成了严峻考验。每当电影技术革新时,技术往往被突出和强调,甚至变成炫技,和电影艺术本身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在早期新的技术不仅会和旧的技术产生结构性矛盾,而且会给原有的艺术系统带来破坏、造成裂痕。
而当新技术逐渐成熟,电影的技术与艺术又趋于融合,展现出新的美学特征。因此,新技术介入并不意味着电影原有体系会退出历史舞台,新旧融合反而会赋予电影艺术以新的生机,同时电影从创作中协调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成为必有之意。在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电影的未来是什么样我们可以大胆设想,电影是游戏,亦或电影早已变成包裹着其他形态的电影。但技术与艺术的基因会一直流淌在电影的血液里。



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6)

总之,在电影艺术的发展史上,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电影艺术有了非凡的表现力。与此同时,技术也在电影艺术的表现中获得了更为宽广的展现。电影技术发展存在的巨大潜能促进着电影艺术在创作手段上亦存在无限可能,技术与电影艺术相互依靠、相互影响。但,我们也要警惕技术的裹挟而失去了对艺术性的追求。


试题解析

电影艺术与技术的辩证关系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常常以简答题、论述题的方式呈现。同学们在答题是遇到此类问题,要学会用辨证、发展的思维进行作答。
提到电影新技术,我们要想到——3D电影、VR电影、AR技术、巨幕电影等给电影带来的全新的视听感受,这些新技术如何为电影赋能,给电影艺术带来全新的视听美学、影像美学的巨大变化等,以及从更深层次电影理论角度看,新技术的影响还涉及了对“电影本体”的再思考,从承载电影“物”的维度探讨新技术冲击下电影本体是否变化。因此,对于电影艺术与技术这一问题同学们要有相当深厚的知识储备,并调动你的电影史知识、热点知识、理论知识来答好这一题。
真题链接
1. 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艺术创新与技术变革的辩证关系(北京师范大学,2022,影视基础);
2. 谈谈电影技术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厦门大学,2021年,戏剧影视基础);
3. 论述影视创作史上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山西师范大学,2017,影视艺术综合)。



Part.2

延伸考点01:电影技术概念

电影技术是电影成为影响广泛的独特艺术形式以及活动影像和声音再现手段的物质基础,其在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学和其他邻近学科成就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与充实起来。电影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创新,都推动电影艺术向前迈进。

从胶片电影、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再到宽银幕电影、3D电影,直至现在火热的高帧率电影和VR电影,等。高科技为扩展电影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和艺术潜力,让银幕画面更加具备真实感和想象力,让观影者可以享受更加震撼的视觉盛宴,让电影市场有更加长足发展的增长点。

对于电影技术的掌握,同学们要明晰电影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给电影带来的巨大变化。例如:20年代末期声音技术进入电影;30年代末期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逐渐有了色彩,以及数字技术带来的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不仅是了解相关的作品,同学们还应该深入了解到技术革命给电影美学、电影叙事、电影本体等带来的崭新变化。

真题链接
1. AI技术的运用与影响(中国电影资料馆,2022,艺术创作);
2. 试论VR电影艺术相对传统电影艺术有哪些新特征(暨南大学,2021年,电影专业基础);
3. 电影技术有哪些变革以及其影响(武汉大学,2019,戏剧影视理论-中外电影史)。

延伸考点02:电影工业美学

2017年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上,陈旭光教授在提交的《中国导演新力量与中国电影工业美学原则的崛起》首次提出“电影工业美学”概念,其是为适应电影工业观念、中国电影的“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趋势,针对电影生产的各个环节而提出的体系建构的电影理论。

“电影工业美学”针对传统观念制约,直面历史、传统的影响,呼应现实的迫切需求。“电影工业美学”秉承电影产业观念与类型生产原则,在电影生产中弱化感性、私人、自我的体验,代之理性、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游走于电影工业生产的体制之内,但同时其又兼顾电影创作艺术追求,最大程度地平衡电影艺术性/商业性、体制性/作者性的关系,追求电影美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电影工业美学是我国电影学术界的前沿理论之一,也是当下的影视热点,除此之外,大家还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概念——重工业电影、新主流电影等。其次,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用近年出现的、契合电影工业美学道路的电影作品来举例,让自己的答案能够理论与电影作品相结合,做到尽善尽美。

真题链接
1. 举例并分析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产业模式和美学风格与文化特征(上海大学,2019,电影产业与文化);
2. 结合作品论述新世纪“新主流大片”的内容与特征(南京师范大学,2019,影视史论)。



管虎《八佰》(2020)

延伸考点03:数字与电影本体

近年来,数字技术、流媒体的入侵为电影学界再次带来了“电影是什么”和“什么是电影”的终极问题。首先,电影的载体从胶片发展到数字格式,实现了电影摄制技术的全线转型;其次,电影的放映设备从放映机到录像机再到流媒体平台,完成了电影放映技术的全面革新。
最后,电影的放映场所从电影院逐步发展到DVD和互联网等家庭场所放映,再到5G背景下移动端的随时随地播放,电影的放映场所面临“消解”,这为长期以来以大屏幕和多声道为创作初衷的院线电影制作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也使得流媒体电影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非院线电影”。
如此,电影与电视的差别是什么?电影是否已死?电影是否意味着终结?这些问题没有定论,大家可以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同时同学们还要掌握的是,数字技术、流媒体等给电影美学、观影主体、观影场域带来的变化,例如:电影叙事节奏、电影影像空间、电影时间、观众观看的此时此地性、观看仪式感的消解、观看场所神圣性的削减等等,都是要去更深入了解的要点喔!

真题链接
1. 如何理解和阐释流媒体时代“电影将死”的言论?(南京大学,2021,艺术基础与评论写作);
2.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纪实性消失了吗?(武汉大学,2020,戏剧影视理论-戏剧电影理论);
3. 90年代以来电影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影艺术的可能和限度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2018,电影史与电影评论)。

获取更多电影学考研信息,可私信我或关注公众号【电影学考研阁楼】获取~
作者: 壹矗垉芐厾    时间: 2025-4-7 07:14
呵呵。。。




欢迎光临 猪豆荚 (https://demo016.1147.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