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电影——一切源自于对酒神的崇拜 - 喜剧电影 - 猪豆荚 - Powered by Discuz!

戏剧与电影——一切源自于对酒神的崇拜

发表于 2022-12-10 12:50:16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戏剧与电影——一切源自于对酒神的崇拜


我们都知道,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属于这种文化的神灵。有的民族信奉一神教——一个万能的神;有的民族信奉多神教,每一个神灵都有自己的职责。比如中国古代也是多神教,多种宗教在中华大地融合。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比如:雅典娜是智慧之神,波塞冬是海洋之神等等。
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对于农耕文明来说,五谷丰登是文明繁衍的重要条件,所以祈求农神的保佑也是这些文明的头等大事。古代的帝王要祭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久旱成灾之时,我们亦会奉上祭品,请求龙王打几个喷嚏。
古希腊人崇拜酒神狄奥尼索斯,狄奥尼索斯带给凡人葡萄酒,让人们享受酒精的快乐,他还掌管人类的欢愉、繁殖。他司谷物,草木,保佑人间大地生机勃勃。相传他经常下界凡间,与一个羊人——草木之神萨堤洛斯为伴,遍历人间每一个角落,传授农业技术。
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古希腊人于每年三月举行庆祝酒神节。这项祭祀活动是全雅典继泛雅典奥运会(Panathenaic Games)之后最隆重的节日,不过和古奥运会不一样,酒神节男女均可参加,甚至可以说女性是酒神节的主角。
根据品达、希罗多德等人的记述,酒神节的祭祀活动首先是举行盛大的pomp,合唱队队员们头戴羊角帽,身穿羊皮,打扮得像萨堤洛斯一样。队员们先在队长的带领下,抬出巨大的假阳具,随后载歌载舞,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酒神的崇敬。这时,年轻的女孩子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拿着面包 ,有的带着她们的小孩 ,还有的抬着装满水或者装满葡萄酒的罐子,她们带着这些象征生命和活力的物件,在人群中游行。
Pomp之后,是狂欢仪式komos。这个仪式非常奔放,在酒精的驱动下,男男女女恣意放纵他们的肉体......
场面过分香艳,不可描述!



画家笔下的酒神节

pomp[pɒmp]n.盛况,盛大的仪式,虚荣,浮华
pompous[ˈpɒmpəs]adj.浮华的
pompousness[ˈpɒmpəsnəs]n.豪华;傲慢
每年的这一天,古希腊的居民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公民和奴隶汇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一年劳作之后难得的休闲时光。古希腊人对酒神的崇拜,多少有生殖崇拜的影子,人们在这一天畅饮新酿的葡萄酒,感谢酒神保佑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在酒神节,平日在家劳作,足不出户的女人,成为这一天的主角。她们在这一天和男人们平起平坐,男人们组成合唱队,女人们组成游行队伍,在仪式中各司其职,一同欢庆酒神节。
古希腊的戏剧产生于酒神节( Great Dionysia)的祭祀活动中。公元前六世纪后期,诞生一位叫阿里翁的诗人兼乐手,据说他曾被水手打劫,被迫跳海,在海中用歌声打动了一只海豚,因而被其救上岸。他第一个用事先准备好的诗歌回答合唱队队长的提问。从此以后,pomp仪式中专设一人配合合唱队朗诵酒神赞歌。古希腊诗人泰斯庇斯则在此基础上融入表演成分,他通过佩戴不同的面具,一人分饰多角,把赞美酒神的诗句和肢体语言融合在一起,或讲述酒神在人间游历的故事,或歌颂酒神启迪人间智慧的事迹。这时戏剧的创作有了较大的自由,演员除了表演,还可以和合唱队对话,表演的内容慢慢也从单纯赞美酒神变成了歌颂众神的光辉,演绎英雄的传说。悲剧有了雏形,泰斯庇斯因此认为是悲剧的创始人。之后人们也开始组织戏剧大赛,泰斯庇斯他自己也获得过一次冠军。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则增加第二位演员,从此,古希腊的戏剧有了演员之间的对话。另一位古希腊伟大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增加了第三位演员,表演更加灵活多变,表现力也更为丰富,从此以后,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彻底成熟了。
chorus[ˈkɔ:rəs]n.合唱; 合唱队; (歌曲的) 副歌
choragus[kə'reɪgəs][kə'reɪgəs]n.古希腊的合唱团的队长
choreology[kɒrɪ'ɒlədʒɪ]n.编舞学、舞蹈学
orchestra [ˈɔ:kɪstrə] n.管弦乐队
可以有些朋友在阅读鄙人这篇拙作之前就已经知道chorus是合唱团的意思,choreology是舞蹈学的意思。我相信每个初次接触两个词的英语学习者都会对此迷惑不解,为什么chor-又有跳舞的意思,也有唱歌的意思。
chorus这个词的本意就是跳舞,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这个词是由古希腊酒神节祭祀活动中的“合唱团”发展而来,此“合唱团”虽名为合唱团,其实主要是在舞台上跳舞,合唱和诗朗诵仅仅是配合他们的舞蹈表现而已。
choregus则是指合唱队的队长,队长也是合唱队的指挥。通常由当地富人或是有名望的人担任,而且担任队长是公民的义务,被推举的人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推脱。choregus在古希腊语中写作choregos,由chore+ego构成,-ego词根是领导的意思,类似有pedagoy“教育学”。
orchesta中的-tra是表示地点的后缀。orches-则源自古希腊语orkheisthai,是 "跳舞"的意思,所以orchestra的字面意义是“跳舞的地方”。在古希腊语中,这个词指古希腊剧场中圆形的“歌舞场”,即祭祀活动中让“合唱团”跳舞的“歌舞场”,后来泛指一切舞台。古罗马人借用这个词以后指剧场中为达官贵人预留的专座。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指“音乐会中的乐队”,逐渐意指今日我们所说的管弦乐队。



古希腊剧院

古希腊的戏剧大赛一般是上演四场,三场悲剧,一场羊人剧。 喜剧则是在随后的komos活动中表演。



合唱队在表演

comedy[ˈkɒmədi]n.喜剧
tragedy[ˈtrædʒədi]n.悲剧
satyric drama 羊人剧
satyr[ˈsætə(r)]n. 羊人,好色之徒,登徒子
tragedy=tragos“山羊”+oide“唱歌”,所以悲剧字面意思是“山羊之歌”。古希腊的悲剧和我们今天的悲剧相比较,更多是正剧,剧情严肃,和神灵有关,宗教仪式的意味非常强烈。
comedy在古希腊语中写作komede=komos“狂欢”+oide“唱歌”。oide演变成ode(赞歌)这个词。所以comedy的字面意思就是“狂欢中唱的歌”。喜剧最早源自komos活动之后,演员现场作诗,内容相对轻松活波,慢慢演化成了喜剧这一艺术形式。今天,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戏剧或者电影的首要功能肯定是娱乐,所以,大家都喜欢乐呵呵欣赏完一部电影。喜剧虽然是充满让人捧腹大笑的情节,但是依然有一颗严肃的内核,写不好就容易变成一出闹剧,所以好莱坞有位著名编剧曾经发出一句感叹——死人容易,喜剧难写
satyr是羊人之意,词源不详 。羊人剧是古希腊独有的戏种,演员头戴形似山羊的头盔,扮成半羊半人的怪物,手握假男根,讲下流笑话,搞恶作剧,做出猥琐的眼神,在舞台上用各种下流淫秽的动作插科打诨,博观众一笑。



埃特鲁斯坎人笔下的古希腊羊人形象,公元前六世纪

古希腊除了喜剧、悲剧和羊人剧,后来还衍生出了一些其他剧种,比如滑稽剧和哑剧。
mime[maɪm]n. 哑剧
mimic[ˈmɪmɪk]n.善于模仿的人,复写品,哑剧演员
                         vt.摹拟, 模仿
                        adj.        模仿的; [生] 拟态的; 假装的
pantomime['pæntəmaɪm] n. 滑稽剧、哑剧
这几个单词都源自古希腊语mimos“模仿”。古希腊人通过演员台词、恶搞等方式模仿某个人的说话和动作来表现真实的事件或者讽刺某个真实的人物。后来在英国发展出pantomime,这种滑稽剧一般是节日期间上演。mime则是通常我们说的哑剧。



法国哑剧大师菲利普·比佐

谈到戏剧,我们会想到演员,说到演员这个词,大家通常会想到actor和actress,而下面这个词,大家可能就比较陌生了。
thespian[ˈθespiən]adj.戏剧的; 悲剧的
                                n.演员; 悲剧演员
Thespis[ˈθespis]n.泰斯庇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雅典诗人,悲剧创始者)
thespian这个词直接取自泰斯庇斯,和actor相比,thespian更为正式,更多指戏剧演员。我们仔细观察thespian这个词,会发现这个词有词根thes-,thes-正是theology “神学”这个词中theo-的变体,thespian这个词在古希腊语中的字面意思是“被神灵所启迪”。
hero[ˈhɪərəʊ]n.英雄,半神; 男主角
villain[ˈvɪlən]n.恶棍; (小说、戏剧等中的) 反面人物
hero源自古希腊语heros“半神”,在戏剧中与之相对的人物则叫做反派villain。villain这个词最早是指农民,在十九世纪开始指代主角的对手,即反面人物。
heroine[ˈherəʊɪn]n.女主角、女英雄
heroin[ˈherəʊɪn]n.海洛因
hero的阴性形式就是heroine。heroin海洛因这个单词源自heroine,只是因为heroin源自德语,拼写形式依照德语少一个末尾的e。1897年,海洛因最早由德国拜耳(Bayer)药厂的药剂师霍夫曼制成药物,海洛因为吗啡衍生物,但是由于其止痛效果远超吗啡,且毒副作用小(当时情况下),所以很快成为拜耳制药的王牌药物,远销全球。药物传到美国后,很快就发现海洛因能通过血脑屏障,成瘾性极强,极难戒除,随后在1910年各国就开始取消临床上的使用。据说海洛因传到美国,美国人很快开始大剂量使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瘾君子。当大洋彼岸禁用海洛因的消息传到霍夫曼耳朵里,霍夫曼死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药物,美国人这么快就可以把它用成毒品。
protagonist[prəˈtægənɪst]n.(戏剧的) 主角
antagonist[ænˈtægənɪst]n.(戏剧主角的)敌手
protagonist和antagonist也是相对应的两个词,而且与hero和villain相比较,这两个词相对更为书面化一些。prot-就是proto-“首要、原始”的变体,比如prototype“原型”。agon-和agony同源,本意是“痛苦、磨难”,尤其指古希腊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训练所经受的身心上的痛苦,因此agonist在古希腊语有竞争者之意。anta-则是anti的变体,意思是“相对,反对”。
所以protagonist本意是首要竞争者,antagonist的本意是与竞争者敌对之人。
deuteragonist[ˌdu:tə'rægɒnɪst]n.(第二重要的)配角
tritagonist[traɪ'tægəʊnɪst]n.(第三重要的)配角
deuter-和trit-是古希腊语第二和第三的意思。埃斯库罗斯引入的第二个演员就叫deuteragonist,索福克勒斯增加的第三个演员叫tritagonist。
在前面的内容中,大家会发现,戏剧和诗歌有着紧密的联系。戏剧由酒神的颂诗演变而来,古希腊戏剧中,演员的对白都是诗句。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依然把戏剧和诗歌归为相似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还在《诗学》中讨论的艺术的本质问题,他认为艺术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可以说,人类的艺术史就是一部模仿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用自身的方式重塑大自然来获得感官的满足和内心的认同的历史。最早我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就只能通过语言的方式直击内心,于是有了史诗;我们制造了简单的乐器,可以发出大自然没有的美妙乐音,于是有了音乐;我们找到了可以涂抹的颜料,学会了制作用来雕刻的金属器物,于是有了绘画和雕塑,我们学会用火,学会了制造陶罐和鬲、鼎、甗等金属器皿,于是有了烹饪。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模仿大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创作的艺术作品越来与逼真,最后,当我们学会了用电、学会了摄影术之后,我们创造艺术的手法迎来了一次新的革命,于是我们有了电影。
我们都知道电影在英语中叫film,不过这是比较英式的叫法,美国人更喜欢叫电影movie。
film除了指电影,还有胶片的意思,film的本意就是“膜、表皮”。在印刷相关专业术语中,喜欢管胶片叫菲林,就是film的音译。
就像美式英语一样,movie是运动的意思,电影的本质就是用一组流动的画面来描绘大自然,映射你的内心,表达并超越你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所以,我们还可以看到下面这个单词:
cinematography[ˌsɪnəməˈtɒgrəfi]n.电影术
需要强调的是cinema这个词或者词根,和kinematic“运动学的”是同源的,kine-在古希腊语中表示运动。在印欧语系的很多语言中,cinema就是电影的意思,英语则是指电影院,而且cinema的早期拼写形式为kinema。

电影因为其手法的独特性和烧钱性,每一部电影都得要锋芒毕露才能在短短的120分钟之内抓住观众的心,所以不同类型电影有鲜明的风格。说到电影类型这个概念,一般我们用genre这个词而不用type,类似的,表示各种各样的音乐,我们也用genre。
genre['ʒɒ̃rə]n.类型,种类; 体裁,样式
单词以-re结尾的单词,说明是法语借词,这个词和gender、generation等单词同源,都源自原始印欧语。大概是在十八世纪,英语就引入这个单词表示“艺术题材”的意思。
比较熟悉的电影类型有:
western film 西部片
sci-fi film(science fiction film)科幻片
literary film 文艺片
romance film 爱情片
......
注意文艺片叫literary film,literary有文学之意,也有典雅,高雅之意,比如:
a literary style of writing “典雅的文风”。
......
film noir[nwɑ](法语发音为 [film nwaʁ]])n.黑色电影
film noir是法语,意译成英语为black film。这是一个已经约定俗称黑色电影的专业术语。
noir是黑色的意思,和有种族色彩的词汇nigger、nigga同源,都是从拉丁语黑色nigrum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Bête Noire [beɪtˈnwɑː] 极为讨厌的人
Bête Noire的字面意义是black beast,汉语有个非常贴合的词组:“眼中钉,肉中刺”。
Negro [ˈni:grəʊ] n.黑种人,黑人
                          adj.黑人的
negroid [ˈni:gnɔɪd]adj.        黑人似的
denigrate[ˈdenɪgreɪt]vt.玷污; 毁誉; 诋毁,诽谤; 涂黑;、
nigr-就是黑色之意,这个字面意义就是“黑化”,我们现在也用“黑”来表示内心的阴暗,比如腹黑,某某某经过某个事件以后开始黑化。

电影的制作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从前期策划、剧本到拍摄,后期剪辑位置,一部电影的制作需要几十上百号人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一个术语讲完,那是电影教材的事情,这里我们主要讲几个对于我们来说容易似是而非和在其他场合使用比较多的单词。
我们经常在看影评的时候,会读到诸如“......此时给了主角一个大特写”,那么英语的特写怎么说呢?
close-up[ˈkləʊs ʌp]n.[影视] 特写镜头
close-up在魔术中指近景魔术(Close-up Magic)。
和舞台魔术不同,近景魔术让魔术师就在观众的身边表演,让观众近距离看着魔术师表演,通过和观众发生互动,所以能给观众内心带来极大的震撼。刘谦老师就是出色的近景魔术师,只是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近景魔术不便于表现,所以我们没有多少机会看到他的看家本领。

镜头
汉语镜头这个词,在英语中至少对应了三个不同的词!!!!!
天!!!!!
Σ( ° △ °|||)︴

lens[lenz]n.透镜,镜头
我们通常说镜头,是照相机的镜头。指由一组透镜构成的一个光学原件。



我们在看影评时经常容易碰到这个词——长镜头。长镜头的镜头并不是说lens,而是指一组没有经过剪辑,由摄影机摄制的画面。长镜头的长,不是镜头lens外观长,而是指一组连续画面的持续时间长。具体多长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般长度要超过一分钟。
long-shot 长镜头
我们知道,镜头语言是电影独有的叙事语言,也是唯一的叙事语言。镜头的时间长短,也是镜头语言的一部分。不同的镜头类型为不同的叙事服务,长镜头有自己独特的美学,通过限定观者的空间范围,可以保证镜头下空间和时间的完整性。
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镜头平均长度已经降到不到3秒,40年代的时候大概是10秒出头。频繁地剪辑可以加快电影叙事节奏,让观众保持注意力。比如好莱坞电影就大量应用快节奏剪辑,当我们习惯之后,可能就会在欣赏长镜头较多的电影时的时候萌生睡意。比如,我自己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基本上每一部都是一路瞌睡到底 。        _〆(´Д` )
因为长镜头拍摄时间长,容错率又低,演员的调度、摄像机的走位都需要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排演,所以拍摄长镜头是实打实的技术活。拍摄一个人人称道的长镜头也是导演们乐于追求的目标,有些导演也喜欢“炫技般”地在电影中增加一两个长镜头。像电影《人类之子》、《谜一般的双眼》、《老男孩》、《辣手神探》等这几部电影中的经典长镜头就值得细细品味,网上甚至还有专业人士录制的视频详细讲解这些长镜头的拍摄过程,看看这些视频对了解电影也有好处。



俄罗斯方舟(Russian Ark)传说中一镜到底的电影

story board 分镜头
分镜头的镜头和以上两个术语都没有关系。
分镜头又叫故事板。故事板有点像建筑或者装修行业,在完成实体之前要出个效果图让业主和设计单位先看看最终效果。故事板的具体形式也很像我们看的漫画和连环画,一格一格的,每一格画面对应一个小场景,这些小场景连起来就可以讲一个故事。当故事板绘制完成是,电影的人物具体形象、画面构图什么都有清晰的表现,方便导演把握最终拍摄效果。



宫崎骏大师的分镜头手稿



黑泽明大师的手稿——《影子武士》山县之死

Film Festival   电影节
说到电影节,你会想到哪几个呢?
欧洲三大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德国柏林电影节。
三大电影节给我们的感觉似乎都是一些文艺片,实际上三个电影节选片风格大不一样。
威尼斯电影节的参展电影多以风格前卫,手法大胆著称,最高奖项为金狮奖。
戛纳电影节力图在学院派和商业电影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则强调电影的人文和政治关怀,最高奖项为金熊奖。

Sundance Film Festival
资深一点的影迷可能还会关注一个现在比较火的独立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
这个电影节于1981年由美国著名演员罗伯特·雷德福和他的朋友创办了(也叫日舞影展)。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项很烧钱的艺术,囊中羞涩的电影新秀们需要一个大胆展现自我的舞台。圣丹斯电影节旨在于扶持电影新人和独立影人,所以鼓励小成本电影参展,随着电影节影响力日益加强,它目前号称也是好莱坞的“人才矿场”,好莱坞的大制作商非常喜欢从圣丹斯电影节里面发掘新人。
圣丹斯电影节得名于电影《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左为罗伯特·雷德福,右为保罗·纽曼

《虎豹小霸王》是罗伯特·雷德福和美国影坛常青树保罗·纽曼合作的一部经典西部片,在美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取材于Butch Cassidy和the Sundance Kid两位著名的“劫匪二人组”。罗伯特·雷德福在影片中饰演Sundance Kid——日舞小子,日舞小子也是雷德福先生一生饰演的无数角色中最深入人心的一个,所以他以该角色的名字命名自己一手创办的电影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希腊神话借鉴[思考]谢谢
(各位别跟我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准确来说-ag-才是引导的意思,这种情况下似乎会延长链接处的元音,而阿提卡希腊语中ā>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是当时在欧洲heroin大家都用口服的,吸收较慢,然后美国佬发明了注射[滑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这样的。-ag才是领导的含义。原来写这些更多注意词义的来源,有些历史语言学的东西有点模糊带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好像当时有注射吗啡的,很快就开始直接注射海洛因,然后就发现这个东西通过血液作用太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0,000,000 位旅行者
920,000 家国际酒店
21,000,000 条真实点评
382,000,000 次攻略下载
中国旅游行业第一部“玩法”
关于我们
关于君达户外
网络信息侵权通知指引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
加入君达户外
旅行服务

君达官方微博

君达官方微信

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猪豆荚

GMT+8, 2025-4-9 16:07 , Processed in 0.1088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