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仙神、妖魔志怪:中国魔幻电影进化史 - 奇幻电影 - 猪豆荚 - Powered by Discuz!

武侠仙神、妖魔志怪:中国魔幻电影进化史

发表于 2025-3-22 08:45:53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侠仙神、妖魔志怪:中国魔幻电影进化史


文/梦见乌鸦

为了恭喜《捉妖记》票房过20亿,发两篇“老文章”,都是上个月给某网站写的专题,不夹杂主观情绪,也不是软文,完全是电影综述。而且是未删减的“作者剪辑版”,今天是第一篇!

山雄伟,海辽阔,经奇幻。中国自古便有奇书《山海经》脍炙人口。中国《神怪大辞典》有云:“古之剑侠,肇自越女。囊利器于脑内,取人头于千里,如云其击技而入圣,无宁为神仙之别才。它如妖人幻术,迹近于逸仙,甄别惟在正邪”。中国古往今来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想象力,中国神怪小说中光怪陆离的世界令人神往。而在电影中,在大银幕上,无边的想象力被插上了飞舞的翅膀,将现实中一切之不可能变为梦想的舞台。

西学东渐:魔幻电影在东方的兴起

提起魔幻电影,观众总会想到《哈利·波特》、《指环王》等西方魔幻作品,然而这个类型的片种漂洋过海来到东方之后被打上了特殊的标签,和武侠电影一样,是中国电影一道独特的印记,就像美国的西部片一般,因其自身的民族化特点已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识之一。



光影变幻,岁月蹉跎,忆往昔,无论是徐克《新蜀山剑侠》的怪异另类的仙剑之风,还是刘镇伟《大话西游》后现代穿越无限,直到新世纪《画皮》、《新倩女幽魂》“人无意妖有情”的凄伶爱情,《白蛇传说》、《大闹天宫》这些取材于中国古典志怪小说或民间故事绚丽夺目的特技玄幻世界,华语魔幻电影以其自身的形态在发展中逐渐壮大、成形。



《捉妖记》,这个取材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宅妖》的故事为华语魔幻电影开启了新的篇章,真人武侠与CG妖怪的结合,让西方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无缝对接。借此机会,这里将华语魔幻划分出四大类别,一探华语魔幻电影进化史。



武侠类魔幻: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概述:
武侠片作为中国电影独树一帜的标志,其实与魔幻之间的界限比较魔幻。被中国传统文化包裹,上天入地的侠客,一不留神就会踏入魔幻的领域。
代表作:
《风云雄霸天下》《四大名捕1》《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武侠片作为中国电影独树一帜的标志,其实与魔幻之间的界限比较魔幻。被中国传统文化包裹,上天入地的侠客,一不留神就会踏入魔幻的领域。上世纪60年代年代曹达华主演的《如来神掌》系列风靡一时,片中御剑飞行、如来神掌等这些在当时令人惊奇的特技设计,使观众大饱眼福。让武侠电影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魔幻的领域。而视觉效果则是武侠电影文化发展到顶点之后,开辟的另一条新路线。



近几年,香港导演陈嘉上在执导完《画皮》之后不过瘾,将温瑞安的名作《四大名捕》进行了全新的包装,谓之“超能武侠”,在影片重金打造的基础上,飞天遁地的拳脚功夫重现了温瑞安原著中浩瀚的武侠世界,这些酷似超能力一般打斗让本片向美国漫画电影靠拢,将其打造成国内自己奇幻的武侠世界。


而提到武侠,不得不提徐克,后者的武侠世界在两部《狄仁杰》系列中的达到了魔幻的境界,大唐盛世的浮华表面之下波涛暗涌,水怪悬案阴森奇异。电影始终脱离不开的就是标准的徐克式精髓,有超现实的玄幻怪趣,有精彩打斗的片段,也有忧国忧民的情结,而建立在魔幻理念之上的,就是中国传统武戏电影那波澜壮阔的江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华语魔幻电影,就是要给电影新技术一个机会,而武侠片这种华语电影的传统项目恰好是最佳平台。 比如《风云之雄霸天下》让观众能够看到神奇的视觉冲击,当西方用科幻片来承载这些电影技术达到一种商业电影的经典之时,高概念科幻转换乏力的华语电影人则将目光投向了我们的神和魔。



其实论道魔幻武侠,徐克的《蜀山剑侠》系列可以算作的开山之作,但论其内部元素,电影更像是仙神类,由于武侠魔幻条目过于饱和,因此本文按照内容来划分,将《蜀山剑侠》系列归到下一个分类。

仙神类魔幻:魔幻向左,神话向右

概述:
大多指的是那些根据古典神话小说改编的奇幻电影,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奇幻元素催生了这个类型
代表作:
《蜀山传》《大闹天宫》《西游降魔》《大话西游》

中国古典名著中的奇幻元素催生了以仙神为代表的魔幻之作,大量根据神魔小说改编的魔幻电影是这个分类中的主要素材来源。其中《西游记》便占据大半江山。



无论是当年周星驰的后现代经典之作《大话西游》还是近几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冠军两连庄的《西游·降魔篇》与《大闹天宫》,离不开的将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无数次的翻新包装,无论是那个还在五指山下逮蚯蚓玩的孙猴子,还是《大话西游》中的“一万年”的“朝朝暮暮”。无论是令人捧腹的笑料密集上阵,还是煽情段落恰到好处,离不开的就是久别重逢的仙魔玄幻,这就是古典名著给电影人留下的瑰宝。



说道仙神,还是离不开徐老怪。抛开徐克即将于周星驰合作的《西游降魔2》,徐克在1983年有一部电影叫《新蜀山剑侠》,名为武侠,但元素更像仙神,可以说是许多人认可的较早的华语魔幻电影了。据说徐克搞这部电影有一部分元素是因为当年《星球大战》风靡一时,他要搞中国的视觉大片,巧的是,后来当《星战前传》又出来时,徐克又对应的拍了新的《蜀山》,在好莱坞式的特效催化下,中国功夫的写意与飘渺、云中楼阁与诗意山水都在CG技术下得到充分的展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美国电影《功夫之王》,美国人改编中国的神怪小说自然无法通透其中的奥秘,索性将西方人偏爱的武侠的层面无限放大。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东方文化堆砌而成的魔幻之作,成龙与李连杰的首次交锋,西方式玄幻之下的侠义之道味道独特。



妖魔类魔幻:人魔两界,大爱无疆

概述:

主要指的那些根据民间传说和故事改编的奇幻电影,内容多以魔幻浪漫主义为主。
代表作:
《钟馗伏魔》《画皮2》《白蛇传说》《倩女幽魂》《青蛇》

仙神魔幻这样多从名著中找文章的魔幻电影不同,妖魔魔幻的发展断断续续,或许那些偏重于武侠和仙神的世界更能发挥华语电影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妖魔类作品的演绎,在国内审查制度的大环境下,妖魔类魔幻在特效包裹之下,却有一个别样的内核。


徐克的电影《青蛇》就把一个老版本的故事拍得较有现代感受和新意。本片与传统的讲述不同,有意从青蛇角度,去探讨青蛇、白蛇,法海及许仙之间的感情问题,对人间是否有情及情为何物提出质疑。其中法海一意孤行,同时六根未尽。他难以抗拒青蛇的诱惑,因而恼羞成怒,作法祸及苍生。本片讨论了“出身卑贱是否是一种罪恶”的问题,同时掺杂了情欲与人性等现代元素于内,在魔幻的躯壳下,却别有一种风情。



中国神话故事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牛郎织女》、《天仙配》等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也就奠定了中国式魔幻电影的爱情路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中国魔幻文字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向西方那样“半兽人”与奇形怪状的物品充斥其中。

东方传说的审美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神仙还是妖魔,形象总是趋于人类。神仙是大了升级补丁的人类,妖怪就更不用说,他们一心想变成人类。一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画皮2》中的女妖固然面目可憎,但人皮上身后自然美艳无双。所以同人类“玩爱情”,这个可以有!



当年哥哥与王祖贤的《倩女幽魂》如此,新版叶伟信导演的《新倩女幽魂》采用了原版的设定,让改编自《聊斋》的充满浪漫元素,同样《白蛇传说》也是如此,而2015年贺岁片《钟馗伏魔》则将民间故事中的捉鬼大师钟馗换了一身龙套,与雪妖之间的迷情延续了中国妖魔类魔幻的内核,爱就爱到人魔两界。

志怪类魔幻:灵幻功夫,延续血脉

概述:
以怪力乱神的题材和故事为主,但内涵仍是武侠片的风骨,上世纪有一个风靡一时的类别:灵幻功夫片。
代表作:
《僵尸先生》系列《鬼打鬼》系列《僵尸新战士》《捉妖记》

这类魔幻电影素材来源与妖魔类魔幻和仙神魔幻差不多,都是来源于民间志怪小说,但主题内容却别具一格。这类电影几乎是港片的专利,那些改编自《聊斋志异》、《子不语》等志怪、灵异小说的电影,内容五花八门但脱离不开怪力乱神,而内涵却是香港武侠片的风骨。



中国审查制度不能出现灵异,加之又有“建国之后动物不能成精”的传言,让华语电影的志怪魔幻类电影如今几乎成了历史,好在想象力丰富的华语电影人开辟出一条新的路线,一条即符合审查,也有别于妖魔类魔幻电影的新思路。

作为回忆中的经典片种,香港的僵尸片是中国文化的特定产物,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僵尸先生》系列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灵幻功夫片”潮流中大有用武之地,林正英饰演的僵尸道长“九叔”经典永存,来自于中国民间传说的“茅山术”与双手伸直、一蹦一蹦的清朝僵尸更是深入人心,而香港僵尸在兴盛了十年之久后,随着林正英的逝去而正式偃旗息鼓。而新世纪后内地审查制度的左右之下,香港本土如《僵尸新战士》这些无法进入内地市场的志怪电影凤毛麟角,却也可贵。


当年80年代如《鬼打鬼》《僵尸先生》这些作品,卖点就是与当时风潮相近的诙谐式情节+打斗,以及民俗文化在西方猎奇元素与东方土法特效的包装下呈现出来的崭新魅力,尤其是《僵尸先生》其实就是西风东渐,用西方吸血鬼的模式放在了东方僵尸的概念下,林正英后期的作品更是让东方僵尸与西方吸血鬼来了多次正面PK。这种风格的作品别看有着灵异的外壳,但片中多是以谐趣作为故事模式,甚至如《僵尸家族》的小僵尸,《僵尸福星仔》《僵尸叔叔》等更是有大量童趣元素,民俗+趣味正式这些电影的杀手锏。



而同类作品中,却又出现了如刘镇伟的《情癫大圣》这样独辟蹊径的作品,以中国古典名著为蓝本,片中大量融入志怪元素,却用外星人这个噱头巧妙的避开了审查,片中鬼魅一般的角色并非中国文化中约定俗成的产物,而是套用了天外来客的躯壳,但骨子里面仍然是华语魔幻电影的精髓,此等旧瓶装新酒的做法固然新颖,却因过于另类使得这条路线并没有延续下去。



如今的《捉妖记》看似属于妖魔类魔幻,但其本质与那些描述爱情精髓的妖魔类魔幻有着本质的区别。该片以妖魔为外衣,功夫特效打斗为卖点,其内核却与当年“灵幻功夫片”一脉相承。《捉妖记》的出现延续了志怪类魔幻电影血脉,让这个曾经风靡如今几乎消失的华语魔幻重新回到观众的视线之中。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账号:
dreamcrowfil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0,000,000 位旅行者
920,000 家国际酒店
21,000,000 条真实点评
382,000,000 次攻略下载
中国旅游行业第一部“玩法”
关于我们
关于君达户外
网络信息侵权通知指引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
加入君达户外
旅行服务

君达官方微博

君达官方微信

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猪豆荚

GMT+8, 2025-4-7 04:25 , Processed in 0.0930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