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程度堪比禁片,怕的别点! - 恐怖电影 - 猪豆荚 - Powered by Discuz!

恐怖程度堪比禁片,怕的别点!

发表于 2023-3-11 11:50:16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恐怖程度堪比禁片,怕的别点!


谈到亚洲恐怖片,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部?
童年阴影经典珍藏款《午夜凶铃》&《咒怨》?



还是新起之秀《釜山行》之流?



恐怖不分国界,但在主题和氛围上,欧美货和亚洲货还是存在不少区别。
欧美喜欢工具齐全、血肉横飞的感官刺激,注重当下的体验。
而亚洲习惯于塑造阴森诡异、细思恐极的氛围,追求一种回忆起来仍然毛骨悚然的余韵。
《咒怨》导演清水崇称之为“可以带走礼物的恐怖片”,说的就是这种可以回味的感觉。
(这礼物给你要不要啊?)



最近几个倍受期待的亚洲恐怖片纷纷释出预告,让我们在酷暑的尾巴清凉了不少。
今天派爷就用这几部预告,来给大家盘一盘亚洲恐怖片的特色
你来看看,这瓜饱不饱熟——
《灵媒》/ 韩&泰合拍
特色一:万物有灵
期待值:★★★★★



导演班庄·比辛达拿刚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
但说到他的代表作《鬼影》,相信不少人都被那张女鬼骑肩的照片吓出过阴影。
即便是已经“百毒不侵”的派爷。
每当肩颈酸痛,或是体重秤数字上升的时候。
都会忍不住猜想自己肩上是不是也坐着个什么东西……绝对不是吃胖了



其实和《咒怨》《午夜凶铃》类似,《鬼影》的主题也是围绕女鬼复仇展开。
活人作恶,死者复仇。
这是佛教文化影响下,对于因果报应的追求。
而另一方面,因果论的观念并不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一棵树、一株花都有可能拥有灵识,追因溯果。
这次的《灵媒》,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热带雨林气候潮湿闷热,植物遮天蔽日,隔绝了科技与文明。
这个村庄信奉巴扬神,认为万物有灵。
主角尼姆出身巫师家族,被“巴扬女神”选中,成为能够与神灵沟通的“灵媒”
故事则以“摄影团队跟拍揭秘巫师家族”的角度切入,拍摄成伪纪录片风格
预告的前半段以旁白+手持拍摄,介绍这一村庄的背景及民俗。
缓慢的镜头、平缓的访谈问答和巫师们的念经吟唱,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打开了纪录片频道。



但一个转场,风格突变。
原始狂野的“群魔乱舞”,此起彼伏的咒语和尖叫。
揭开了这个神秘仪式的一角。



主线剧情则聚焦于尼姆的侄女敏的身上。
城市中长大的女孩,虽然知道家族须由女性继承灵媒,却不相信神鬼之说,觉得这些仪式都太过癫狂。
一场葬礼法事后,尼姆却突然发现,敏时不时会抽搐、胡言乱语



本来以为,这是“巴扬女神”转移的征兆。
但随着时间推移,敏的怪异举动越来越多,人也逐渐失去了气色。
尼姆意识到,附在她身上的,也许不是神,而是其他「灵」……



鬼怪附身的设定并不罕见,但《灵媒》的恐怖,在于一开始就把观众放置于未开化的诡异村庄之中,我们很容易就代入敏的视角
敏从冷漠围观,到举止怪异,再到失去理智。
这种逐步丧失自我控制的绝望感,透过屏幕向我们压来,没有人不会感到害怕。





影片的惊悚感并不来自血腥、尸体之类直白的视觉刺激。
而是通过展现人的疯狂、无力、崩溃,突出人类面对超自然现象的无助。



伪纪录片的形式更给影片加码了一层真实感。
看这监控画面。
敏擦着头,一步,一步,一步走上楼。
第二天下来的,会是谁呢?



《哭悲》/ 中国台湾
特色二:向内自省
期待值:★★★☆☆



其实这部片子从气质上来说,没有那么“亚洲”。
作为一部丧尸片,它血腥、暴力、令人反胃
别看海报还有股子文艺美强惨风,预告直接暴击。
前方高能。
3。
2。
1。



有人评价它,是“超过了日本、欧美所有血腥恐怖片”。
也有人说,这是朝着禁片方向做的啊!



两支预告也几乎是“血浆盛宴”。
(为大家的心脏考虑,大半夜的就不放太猛的图了)





但和美式丧尸不同,《哭悲》给丧尸们加了个设定:
仍有意识,却被病毒放大了人性最恶的一部分
什么是恶?
人性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
在文明社会,这些特质被每个人不同程度压抑,大家最多也只有性格暴戾和柔顺的区别。
而病毒的传播,相当于一场野性回笼。



暴力、砍杀、吃人、轮X……
动物本源的弱肉强食(字面意思)重新回到人类身上。
那么,绝对的善,真的存在吗?
情侣间温存的美好,邻里间善意的交往,都成了昨日乌托邦。
哭悲一词,也有了值得细品的地方。



完全可以说,《哭悲》是种对极端人性的猜想
在视觉刺激之余,也有反思性
因此,它可以摆脱传统丧尸片从头到尾都在暴力砍杀的模子。
让我们在看完后念念不忘,忍不住问自己:
我最害怕自己内心的哪种恶意被放大?



《咒》/ 中国台湾
特色三:社会映照
期待值:★★★★★★



几部恐怖片中,派爷最期待其实是这部《咒》。
中元节当天放出海报和预告,不得不说还是中国人最懂中国人最怕什么。
它和《灵媒》的风格很像,都是以伪纪录片形式拍摄中邪故事
但因为故事发生在城市,少了神秘邪性,更有些都市怪谈的意味。
小女孩指着壁灯,让妈妈把「他」叫下来。
镜头摇晃着向上扫过去,空无一物。



这种恐怖比大动脉喷血还要让人悚然一惊。
也因为足够“日常”,胆子再大的人也不敢抬头望。
不信,你自己抬头看看灯?



故事改编自一则真实新闻。
一家六口集体起乩(即上身),自称是观世音、玉皇大帝等等神明附体,伴随着自残与互殴,并笃信可以靠撒盐、灌食粪便的方式驱邪。
一个月后,随着大女儿死亡,邻居报警,这家人才终于清醒过来。
更有一种说法,是说整件事的导火索是家中莫名其妙移位的三太子像。
注:沿海一带有些地方居民家中会供奉哪吒像保平安



光看原型故事,鸡皮疙瘩就起了一身。
而影片的预告更为诡异。
开篇是如催眠实验一般的旁白。
来,看看这座摩天轮是朝什么方向转的?



这辆地铁又是朝着什么方向开的?



是不是觉得,似乎怎么看都是对的?
如果这是网上的心理测试题,那现在你都能知道自己擅长用左脑还是右脑思考了。
但这段引入对于影片来说,是想要证明一个观点:
个人的意念可以塑造这个世界。



这是个非常主观唯心的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影片走向。
大胆猜测,比起拍摄神鬼,《咒》的故事应该更倾向于讲述个人心魔





不过,预告的恐怖元素完全不虚
偷拍视角的集体参拜、监控视频里警员自杀、写满符文驱邪的身体、口腔内一圈又一圈牙齿、手臂上布满的“莲蓬头”、蠕动的猪肉……
保管你在屏幕一头吓出声。







亚洲社会时常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
让人感到恐惧的往往不是鬼,而是人。
性侵女童的《熔炉》、反映贫富阶级的《寄生虫》,甚至于展现的家庭暴力《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都不是恐怖片,却比很多恐怖片还惊悚。
而这部《咒》,是在恐怖片的基础上,加进了对亲子问题的探讨。
预告以母亲的角度自述,但言语慌乱内疚,甚至表示生下女儿是错误的。
小女孩出场的几个镜头,也都营造出了“灾星”之意。
但再看这个镜头。



她自称不是一个好妈妈,眼睛却蒙着一块红布
在当地民俗中,红布是与死者进行对话忏悔之用
合理推测,女孩此时已死,而害死她的,正是愚昧信教的家长



有人说,因为文化不同,看欧美恐怖片的时候很难被吓到,但亚洲恐怖片看了总要心头一震。
一是因为风俗民情,亚洲的福祸观与神鬼总是密不可分。
便很容易将超自然现象与自我联系,代入+不断联想=恐惧翻番。
在观影结束后,仍然很难走出那份“余韵”。



而欧美恐怖片中,无论是行凶的鬼,还是对抗的人,往往都靠使用暴力碾压
即便妆效再夸张恶心,片尾一上也都相当于画上句点。



二则是相似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亚洲恐怖片压抑的风格。
难以掌控的个人命运、无法违背的原生家庭、以爱之名包裹着的控制、无处不在的他者凝视……
其实恐怖时刻缠绕。



你呢?
你更看重当下的恐怖体验,还是喜欢那种可以“带回家的礼物”?
你心中的恐怖片top1又是哪一部?
来和派爷交流交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0,000,000 位旅行者
920,000 家国际酒店
21,000,000 条真实点评
382,000,000 次攻略下载
中国旅游行业第一部“玩法”
关于我们
关于君达户外
网络信息侵权通知指引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
加入君达户外
旅行服务

君达官方微博

君达官方微信

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猪豆荚

GMT+8, 2025-4-9 14:27 , Processed in 0.1813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