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台电影译名,其实都有他们的套路 ... - 经典港台 - 猪豆荚 - Powered by Discuz!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台电影译名,其实都有他们的套路 ...

发表于 2025-3-14 18:08:15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台电影译名,其实都有他们的套路 ...


中港台三地的文化差异,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少外国的电影译名,在两岸三地都有画风截然不同的翻译版本。

去年获奖无数的《星聲夢裡人》(英文原名 LA LA LAND )是香港地区的官方译名,而《爱乐之城》则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翻译版本。



翻译版本顺序从左往右分别为:香港、中国大陆、台湾

面对三地译名有着巨大差异的情况,知乎上甚至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提问。
                                                               ▼







尽管同样是使用中文翻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出的电影译名,必然会有专属的地区特色。对自家翻译抱着蜜汁自信的情况,其实不止中国大陆,在两岸三地都时有发生。
不过,与其坐井观天跟风吐槽,不如尝试跟着小志来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和翻译背景,说不定能从此解决你对「这个翻译是什么鬼?」的灵魂拷问。

*以下中国大陆译名、香港译名、台湾译名均用「中译」、「港译」、「台译」代替




「 Arrival 」
中译:《降临》
港译:《天煞異降》
台译:《異星入境》


香港对外星生物题材的电影几乎有固定的翻译模式,从1996年的《天煞地球反擊戰》(中译《独立日》,以下括号内均同为中译版本)开始,陆续出现了《天煞西部反擊戰》(《牛仔和外星人》)、《天煞逆緣》(《宿主》)、《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独立日:卷土重来》)等多部看起来像同一个妈生,但其实顶多只能算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电影译名。



除此之外,和外星或变种生物相关的电影还有「異煞」系列。像是《霧地異煞》(迷雾)、《7號異煞》(第七矿区)、《變種異煞》(千钧一发)、《23 世紀異煞戰》(变异编年史)等等你没被绕晕算我输的译名,都算得上是「香港特色」。


「 Logan 」
中译:《金刚狼3:殊死一战》
港译:《盧根》
台译:《羅根》


如果有细心留意过的话,《金刚狼》的前两部个人电影分别叫 X-Men Origins: Wolverine The Wolverine,电影主题分别着重于「X战警」(第一部)的身份和「金刚狼」(第二部)的身份,第三部完结篇采用了角色在电影中真正的名字Logan,正是包含了将重心回到角色自身的意义。港台两地的翻译尽管看起来跟前两部「九唔搭八」,但其实正是根据这个逻辑进行的「直译」。


「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
中译:《神奇动物在哪里》
港译:《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台译:《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乍看之下,香港和台湾毫无修饰的直译版本显得有点生硬,但原来这么做的原因,是这个名字在1997年《哈利波特》的原作小说第一部中,早已作为一年级新生的「指定教科书」出现过,所以港台选择呼应原作而继续沿用。


「 Zootopia 」
中译:《疯狂动物城》
港译:《優獸大都會》
台译:《動物方城市》


港台两地的翻译都沿用了一贯的「食字」风格,尽管大家能看懂台版中「方城市」是「方程式」的谐音,但却有不少不懂粤语的网友大肆吐槽港版翻译,以为「优兽」对应「劣兽」,玩差别歧视,殊不知「优兽」对应的其实是「优秀」的粤语发音。


「 Moonlight 」
中译(非官方):《月光男孩》
港译:《月亮喜歡藍》
台译:《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该片虽然是2017年奥斯卡得奖电影,但由于同性恋题材的敏感因素在国内并未上映。台湾版本意译了故事原来的舞台剧名称 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而香港则使用了继承元素(2010年的金球奖提名电影 Blue Valentine在香港上映时翻译为《有人喜歡藍》),俗称「食尾水」,也就是我们的「蹭热度」。



由《爱乐之城》男主角,人称「高司令」的Ryan Gosling主演。高司令的迷妹迷弟想看吗?「该片定义为R级,并未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手动再见)


「 The Artist 」
中译:《艺术家》
港译:《星光夢裏人》
台译:《大藝術家》


这是一部于2012年上映的全黑白无声电影,这种艺术气息浓厚的「黑白默剧」在爆米花电影横行的时代实属一股清流,但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票房风险。香港从时代角色剧情入手,意译成《星光夢裏人》,藉此减少黑白片带来的沉闷印象。



《星聲夢裡人》起初虽然也是食《星光夢裏人》的尾水,但前者拿下了一系列的奥斯卡爆红,可以说是「妹仔大过主人婆」了。


「 The Revenant 」
中译:《荒野猎人》
港译:《復仇勇者》
台译:《神鬼獵人》


和香港一样,台湾也有固定使用的翻译套路,据不完全统计,译名中含「神鬼」二字的电影已经超过80部。包括刚刚上映第五部的《加勒比海盗》(台译《神鬼奇航》)系列,《谍影重重》(台译《神鬼認證》)系列。


「 Relatos salvajes 」
中译(非官方):《荒蛮故事》
港译:《無定向喪心病狂》
台译:《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由六个因仇生暴的小故事组成的黑色喜剧,依然无法在中国大陆上映。港译引用了周星驰在《家有喜事》中饰演「常欢」的经典病症「无定向丧心病狂间歇性全能机能失调症」作为译名,在深受周星驰电影文化影响的香港,既能引起共鸣又通俗易懂,是译名因地制宜的经典例子。



看过《家有喜事》的老友记一定不会忘记这一幕

你看到的这些电影译名,

未必和翻译水平挂钩。

中国大陆对电影发行有「和谐」的审核体制,因此对外国引进的电影更趋向直白、平淡的直译方式,一般讲求信、达即可,被「敏感」二字束缚的基础下,很多译名都只能用中规中矩的表达方式;香港的电影行业发展较成熟,因此会考虑更多商业化的因素,追求噱头和创意,喜欢运用粤语「食字」「双重意义」等手法博眼球,还有不少约定俗成的常用字眼,譬如「天煞」、「奇兵」等等;而台湾则是直译和意译的比例相对平均,也有套路的组合如「神鬼」系列,但除此之外,整体翻译风格的偏向文艺小清新,还会出现两个词组的形式,如《再見了,可魯》(港译《導盲犬小Q》),《愛情,不用翻譯》(港译《迷失東京》)。



官方翻译海报:左为香港版,右为台湾版;你问我大陆海报在哪里?大陆当然是没有上映啊:)

当然,三地翻译也会有一些共通点,譬如偶尔利用时下热点或者玩「梗」, 让电影的中心内容更显浅白。
记住有一点是永恒不变的,即无论你身处何地,能够拉动票房的名字才是院线电影的终极追求。

不知道各位身处中国大陆,但有着深厚的粤语文化背景,既能get到香港翻译的「玩嘢」心思
又能理解普通话语境的内涵段子,能玩转「双语梗」的老友记,在了解完这些之后,会不会情不自禁……




最后问题来了:
「你最无法接受哪一部电影的港台译名?」

来评论区找知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刺激1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好呀,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屌你老墓。。。。。本来是。。。我唾弃你的坟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高司令的那部应该是蓝莓之夜,看样子这是大陆译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动物那个,我记得大陆中译版的《哈1》里,对那本书的翻译本来就是《神奇动物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宣发被原著翻译扼住了喉咙哈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你想说的是肖申克么,那个是刺激1995[捂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0,000,000 位旅行者
920,000 家国际酒店
21,000,000 条真实点评
382,000,000 次攻略下载
中国旅游行业第一部“玩法”
关于我们
关于君达户外
网络信息侵权通知指引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
加入君达户外
旅行服务

君达官方微博

君达官方微信

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猪豆荚

GMT+8, 2025-4-21 11:13 , Processed in 0.1619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